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王上19:18) |
「你在這裡做什麼?」(13), 當以利亞走出了他的山洞, 再一次聽到這問話,[1] 而他也再以「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作回應後,[2]
他聽到了更多耶和華對他的說話。
A. 耶和華回應以利亞的話, 15-18
A1. 去膏亞蘭王, 以色列王和先知, 15-16
A2 二王與先知, 以利亞並不孤單, 18
B. 以利亞膏以利沙作門徒, 19-21
「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色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15-16),
耶和華要重新建立以利亞, 告訴他三個新的任務, 包括膏立兩個王和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他。[3]膏立耶戶作王, 是因為暗利王朝的罪惡, 神要另立王朝, 但為甚麼去大馬色膏立亞蘭王? 亞蘭是以色列人的大敵啊? 因為藉此神要告知以利亞, 就是外邦人也可以蒙神賜福, 即使他們不相信耶和華(參附錄: 以利亞大敗巴力先知致禍)。膏立以利沙, 因為使人作門徒是他的重要任務。
「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17), 可能當以利亞還搞不清楚誰是誰,
自己怎能作成這些不可能的任務時, 他又聽到:「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18)。三個任務說明神不用他為耶和華大發熱心去殺那些巴力先知, 他的任務是去為人祝福, 包括外邦敵人, 為國家祈禱, 他的任務更是去建立門徒。[4]
是時候揮別過去的錯誤觀念了, 是上帝第二次問他「你在這裡做什麼?」的根本原因。「你錯了,
不是只有你孤身上路」, 「那三個任務不是只由你一人完成」,
「揮別過去的恐懼與無奈吧」, 「在以色列人中有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18)就是要說明這些信息。
「於是, 以利亞離開那裏走了…」(19),
當以利亞重回北國以色列地時, 他滿懷盼望, 因為知道在以色列地仍有七千人是愛主的, 所以他已經揮別過去, 所以,
他按著神吩咐膏立以利沙作繼任人。以利亞可以重回水深之處, 繼續在北國作時代的先知, 讓人聽到神的話, 雖然在他的有生之年,
只完成了膏立以利沙的任務,[5] 但他再沒有放棄,
再沒有尋死, 而是終其一生努力作主工, 作主門徒, 又使人作門徒。
「你在這裡做什麼?」, 藉著這問話,
以利亞終於揮別過去, 重新上路了。神常會以相同的話語,
來告訴我們怎去面對變化萬千的世界, 時代會變,
世界在轉, 神的話語不變, 神的愛不變,
只要聽從神的話語, 將會看到新局面。
【附錄: 以利亞大敗巴力先知致禍】
以利亞之所以要到猶大逃命, 逃避耶洗別的追殺, 源於在巴力山上殺死那些亞舍拉和巴力先知, 以利亞此舉因為他為耶和華大發熱心, 因為他聽到俄巴底對他講及那三年間, 耶和華的先知都殺了, 所以明明是耶和華吩咐他去告知亞哈王「我要降雨在地上」(18:1), 但卻始終沒有告知亞哈王此事, 而決意盡殺巴力先知, 結果巴力先知確都盡殺了, 卻無端惹下殺身之禍。然而當我們看見神要以利亞膏哈薛作亞蘭王這一行動, 就知道神無意把外邦人盡殺, 而是要祝福。事實上, 使外邦人蒙福不是只在新約時代才有的事, 這本來就是耶和華上帝本來的心意, 這見諸於約拿被差去叫尼尼微城中的人悔改。
[1] 他在洞裏已經聽到這問話一次了(19:10), 當然他並不明白這問話的意義, 只當作上帝不明白他的困境,…。
[2] 雖然已經離開了他的山洞, 然而以利亞仍然對自己的遭遇耿耿於懷, 還以為上帝沒有明白的苦情時。
[3] 膏立兩個王, 和一個先知承接他的工作, 那兩個王的膏立要到列王紀下8-9章才出現。
[4] 李保羅認為以利亞的使命是上帝的三方面的刑罰, 也暗示上帝的未來計劃, 神要膏這三位領袖, 藉著他們去審判背逆的以色列暗利王朝, 他們帶來三個層面的審判: 1.「哈薛」神藉外邦國際審判以色列人, 間接審判。2.「耶戶」神藉以色列政治審判以色列人, 半直接審判。3.「以利沙」神親自介入審判, 直接審判。人最終無法逃離耶和華的審判。參李保羅《列王紀,卷二》香港: 天道, 454-56。
[5] 事實上以利亞沒膏立那二王, 以利亞在王下2:11-12被旋風接去後, 過了多年, 有關哈薛和耶戶的任務才由以利沙完成(王下8-9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