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災殃;因為她的罪惡滔天。」(啟18:4) |
第七碗的異象已經啟示過巴比倫大城會裂為三段,列國的城也都倒塌,第18章要對此事件作出進一步說明。注意:16:19已經宣告大巴比倫傾倒,
17:16說明那大城傾倒的原因, 這裡則是這事情發生的經過。由一個從天上降下的大權柄天使宣告展開。
A. 大權柄天使宣告。1-13
A1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1-8
A2 君王與商人的哀歎,9-13
B. 大城巴比倫倒下。14-20
B1 巴比倫的光輝不再,14-20
B2 這大城消失的原因,21-24
巴比倫大城傾倒了 (1-8):這大有權柄的天使宣告那巴比倫大城(羅馬帝國,16:19)隨著前文的大淫婦敗亡傾倒(羅馬城或當時的羅馬王帝,17:18),這大城變成了鬼魔的住處,成為了各樣污穢之靈的巢穴;為什麼會如此?5-8節說明這大城遭受大災,是因為她所行的大惡,她怎樣惡待人,上主要加倍地報應她,極大的災殃,包括死亡、悲哀和饑荒等都在一天之內來到,因為審判她的主神是大有能力的。
君王和商人的哀歎
(9-13):此情此景先是叫那些敬拜她的君王(與她行淫的)發出哀號,然後因她奢華而發財的商人也為她哭泣悲哀,因為再沒有人買他們的貨物了。盛極一時的羅馬大城和羅馬君王崇拜文化就這樣徹底崩潰了,如日中天的羅馬大城將會如此倒塌下來,這是神的審判,所以受逼迫的教會要持守主道,用信心等待那終必來臨的拯救,除此以外,這異象還要說明甚麼嗎?
巴比倫的光輝不再 (14-20):巴比倫所寓表的羅馬當時權力極為廣大,怎可能輕易倒下?15-17節的內容實是古代巴比倫倒下時,曾經因巴比倫發財的商人的哀歎(參以賽亞書47章),[1]包括一切靠海為業的人也發出哀歎。是的,歷史告訴神的百姓,巴比倫大城確是這樣毀於一旦![2]為甚麼巴比倫會這樣毀於一旦?原來是神要藉此為眾聖徒、使徒和先知伸冤(這是第五印揭開時那應許的實現,見6:10)。
這大城消失的原因 (21-24):一位大力的天使把一塊大石扔在海裡後,接著就作出21-24節的宣告。21-22節是這宣告的上半,說明淫婦寓表巴比倫大城的結局,她要像大石沉到海底不會複還,於是巴比倫的唱歌作樂聲音,各行各業、居民生活等的聲音都徹底消失。23-24節的下半宣告,則指出曾經夜夜笙歌的燈光消失了,婚宴的歡樂消失了,富貴的商人消失了,為甚麼會有這樣的事?因為先知、聖徒和無數無辜被殺的人的血都在這城裡找到了,因為他們都是被殺在這城中。
既然異象中的巴比倫和婦人是寓指羅馬帝國,和羅馬大城及羅馬君王崇拜文化,這異象說明羅馬帝國和其文化也將要同樣成為過去,約翰的異象要告訴亞細亞七教會的信徒,主知道許多人為主受苦多時,甚至為主殉道,所以主必會為他們伸冤!
俠盜羅賓漢,蝙蝠俠,神鵰大俠等都是小說中為人津津樂道的人物,這些人儆惡懲奸,於是許多人也想到要為民請命,要用自己的方法去伸張正義,為好人伸冤,這個異象告訴當日受逼迫的信徒,和今天的信徒,卻不是這樣,基督徒不要以惡報惡,只要以善勝惡,因為主必會為人伸冤。
【羅12:19】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祈禱】我們的主是賞善罰惡的神,雖然在我們的有限人生中不一定看見惡人遭報,但我們相信這是必然的,阿們。 |
【附錄: 大城傾倒用了以賽亞書47章的主題】
「因他心裡說:我坐了皇后的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審判他的主神大有能力」(賽47:7-8),熟識先知話語的人,對於這些先知的審判用語不會陌生,其實約翰在這裡是用了先知書中有關巴比倫覆亡的主題和用語,包括結26-28章,耶50-52章,賽13章,鴻3章等,特別是賽47:1-15,先知書把當時的巴比倫比作是迦勒底的閨女,為天下列王的主母(賽47:1,7),以為靠著自己的軍事力量、自己的識見和所拜偶像給她的能力就可以橫行天下,目空一切,卻不知那些在耶和華上帝眼前,只看為無有,一下子就像碎秸被火焚燒,不能救自己脫離要臨到的禍患,詳參拙文《以色列的聖者》(賽47:1-15)。[3]
[1] 這是已經發生了的歷史事實, 巴比倫在主前539年被瑪代波斯所滅以後, 巴比倫文明只成為歷史的名詞。
[2] 聖經學者告訴我們, 這一段主要是以先知宣告從前航海大國推羅覆亡的言說為基礎, 寓指羅馬這個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國家覆亡時也會有類似情景。(見賽二十三章, 結二十七章等)。
[3] morrisonip.blogspot.com/2018/10/9-471-1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