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來11:39) |
「我又何必再說呢…時候就不夠了」(32), 作者用上了這樣的修辭手法來結束這一章的信心英雄榜, 好像是面對著收信人說話一樣, 聖經學者認為這裏流露的口吻最能說明這信本來是一篇或數篇講章的整合。
A. 因著信, 制伏敵國,
32-34
B. 因著信, 忍耐到底,
35-38
C. 因著信, 美好見證,
39-40
因著信, 制伏敵國 (32-34):作者這時想起更多「因著信」的故事, 不過若要一一說明就會「時候就不夠了」(32),
這又顯示本書原是講章的格局。於是作者用33-34節略過有關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和撒母耳等六人, 和眾先知的事;
這兩節列出的九項「因著信」的見證, 可以分作三組,
第一組是較簡略的, 第二組較具體,
第三組則說明生命更新。每一組也都有一個主題:第一組(制伏了敵國…, 33上)的主題是因著信行義制伏了敵國, 經驗神的應許,
第二組(堵了獅子的口…, 33下-34上)的主題是因著信在困局中得蒙保守的見證,[1] 第三組(軟弱變為剛強…, 34下)的主題是因著信而有的生命更新, 於是軟弱的變剛強, 勇敢爭戰,
打退外邦的全軍。
因著信, 忍耐到底 (35-38):有別於前三節的爭戰得勝作信心見證, 這一段講論的是前述的那些信心英雄榜同時代的以色列民(不一定有列出其名字), 在看似失敗的苦境中的信心見證, 他們怎樣因著信在痛苦非常情況下忍耐到底, 即使因此居無定所, 甚至要以身殉道, 仍然不改他們對神的信心。詳參附錄:忍耐到底的見證,
35-38。
因著信, 美好見證 (39-40):講說完了信心英雄榜的故事了, 作者在此作出總結, 一方面稱讚他們的生命成為美好的見證, 但另一方面卻不忘補上「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39下)這樣的一個提示語。是的, 作者提出這系列的信心英雄, 不是說他們已經得著神應許給他們的, 他們所見證的是即使沒有完全得著上帝的應許, 卻仍然相信,[2] 為甚麼神沒有讓這些信心偉人看見神應許給他們的就死去呢?
「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40), 為甚麼「他們」未曾得著應許就死去呢?竟然是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 而「他們」因沒有得著, 所以就不能完全![3] 因為他們沒有看見基督降生所成就的救恩這更美的事。
從前那些人即使未曾嚐到基督恩典的滋味死去, 尚且留下美好的生命見證, 今天我們這些因信耶穌基督而蒙恩得救的人, 豈不更可以靠主站立得穩?這是希伯來書當日給他的讀者的鼓勵, 也是給今天我們這一代的鼓勵。不要失去信心。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10:25) |
【附錄:忍耐到底的見證, 35-38】
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可能是有關書念的女子的兒子被以利沙救活(王下4:32-36)。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可能是指但以理書有關安提阿古四世時的大迫害, 無數義人寧死不屈(但12:1-4)。被鋸鋸死的很可能是以賽亞先知, 猶太人傳說, 當馬拿西作王時, 因不滿以賽亞的先知責備話語, 派人追殺, 先知逃入樹林, 藏身樹中, 被人發現, 王下令把那樹鋸斷把先知殺死。
[1] 這一組的描述的三個事件容易使人聯想但以理的故事, 然而但以理沒有出現在32節的名單中, 所以說的不應該是但以理。
[2] 不單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列祖未曾得著所應許的就死去, 就是以後的大衛也未能得著神所應許的就死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