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賽9:6) |
「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1a), 這一節開始, 以賽亞書又恢復了詩歌體, 其中內容又再回到以色列審判與拯救這個宏大敘事(grand narrative), 這起首語引領我們看見受過痛苦的百姓將要看見光明, 那是什麼?這是9-10章的加利利之歌的內容。參附錄: 加利利之歌。
A. 加利利必得榮耀, 1
B. 上主的奇妙救恩, 2-5
B1 讚神黑暗中賜光照,
2-3
B2 讚神除去人負重擔, 4-5
C. 奇妙君王的誕生, 6-7
加利利必得榮耀 (1):1-7節是一段頌歌, 頌讚神要讓那一向被人輕看的人得榮耀, 這裏說明那受過痛苦者, 指的是活在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人。因為與外邦地區毗鄰, 這些人過去常被輕視, 為甚麼他們在末後將會得榮耀?[1]
讚神黑暗中賜光照 (2-3):他們將會得榮耀因為那裏的百姓將要看見大光, 因為這些常被人看為在暗無天日中生活的百姓人數變得繁多(從前住的人少是因為生活困難, 人數繁多是生活大得改善的寫照),
於是他們有了出路, 喜樂加增。
讚神除去人負重擔 (4-5):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改變? 因為神會折斷他們肩頭上的重擔, 就像神曾經興起軟弱的士師基甸一樣, 他帶領拿弗他利和西布倫人把米甸人打敗(士師記6-8章故事), 把敵人的戰衣燒掉。這些事怎可能在加利利發生呢?[2] 可能的, 因為…
奇妙君王的誕生 (6-7):對於活在烏西雅王死了以後, 眼看國家從約坦, 亞哈斯及至希西家在位期間, 國力日漸衰敗的猶大人來說, 這詩歌給百姓帶來極大安慰和盼望, 因為神要賜給猶大百姓一個君王, 一個用智慧和能力帶來平安的君王, 這個王要把公義和公平堅立,直到永遠。[3]
先知的宣告無意說明這個王必然要在加利利出來的, 所以不應以耶穌在加利利生活說明這預言竟然成真, 拿撒勒人耶穌的意義不在於耶穌是加利利人從而使賽9:6的預言得成就, 而在於沒有人關心的群體,[4]
被輕看被拒絕的人中有救恩。這個給人盼望的信息其實是以馬內利的審判信息後的拯救的宣告, 就如2-4章的信息和第五章的葡萄園之歌一樣, 神的審判不是終極的行動, 審判是為了拯救。
那一代人都不知道先知的安慰信息將會怎樣成就, 也不能想像會是怎樣, 因為這是一個比喻, 說明神的應許, 即使極低微的人, 弱勢群體, 就是在以色列中被輕看的群體, 都是耶和華上帝所關心的, 所愛的。
今天甚麼人也自慚形穢嗎? 也感不被尊重嗎? 神要興起他們, 有光發現帶領他們過新的生活, 怎可能呢? 可能的, 因為「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7下)
這是神的應許, 我們會去關心那些弱勢群體嗎? 有需要嗎? 請記好先知這樣篤責當日的猶大國民: 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1:17)[5]
誰會去做這些事呢? 可能嗎?
你們就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4-15) |
【附錄:加利利之歌】
9:1-10:34是《賽》六至八章的以賽亞回憶錄之後的一個單元。這個單元與5:1-30的葡萄園之歌剛好把《賽》的六至八章的「以賽亞回憶錄」包在中間。9:1-7是9:1-10:34的加利利之歌的前奏, (比較5:1-7是5:1-30葡萄園之歌的前奏)。「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他的手仍伸不縮」(5:25), 這語句在這單元出現了四次(分別在9:8-12, 13-17, 18-21及10:1-4, 成了這四小節的結語標記), 這語句在第五章是與六次的「禍哉」同時出現的, 這裏也與兩次的「禍哉」同時出現。[6]
以賽亞書一至十二章大綱結構
A. 爭辯, 錫安的審判與拯救, 1:1-31
B. 錫安的混亂與更新, 2:1-4:6
C. 葡萄園之歌, 5:1-31
D. 「我」的蒙召與差遣, 6:1-13
E. 以馬內利的兆頭,
7:1-13
D’ 「我」的見證與等候, 8:1-22
C’ 加利利之歌, 9:1-10:34
B’ 餘民的回歸與感恩, 11:1-12:6
[1] 「…, 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9:1)」,
由於與外邦地區接壤,加利利人從來就在民中被輕視, 也常被外邦人統治, 先知宣告信息時, 他們已再次落在外邦人手上。
[2] 加利利是巴勒斯坦北部廣大地區的統稱, 地域包括十二支派中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地。
[3] 這兒子的出生說明神要興起救主彌賽亞(希伯來文「受膏者」的音譯), 這是眾多在舊約聖經中有關彌賽亞應許其中最凸出之一, 比較申18:15, 詩2:7, 68:18, 耶23:5, 結17:22等。
[4] 比較「拿撒勒能出甚麼好東西」(約1:46), 「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路4:24)等。
[5] 比較「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